找到相关内容62篇,用时6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教义与生态和谐简论

    这一习而不察的无明,具有十分重大的关系。   佛教的根本特色是以缘起缘生的道理来解释整个世界,因缘理论显得异常丰富,不同的学派教派所讲自然也各具特色。唯识学最喜欢以“四来讲缘生道理。如《唯识三十颂》在解释阿赖耶识时说:“由一切种识,如是如是变,以展转力故,彼彼分别生。此中上三句是说明“四,后一句是说明“缘生相。上三句中第一第二两句说明“因缘,第三句“以展转力故说明其余三(“等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484632.html
  • 释尊仪轨讲记

    住在他面前,恒时赐予有形无形的加持,令其从一切罪业中得以解脱。 观想佛陀,所积之资粮也不会耗尽,善根不会虚耗。 《佛陀众行经》云:“于导师佛陀虽作微小事,转种种善趣,后获菩提果。...正身相,一专注其身而尽力念诵:“顶礼、供养、皈依、本师、出有坏、善逝、真实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。 以恳切祈请之方式,尽力持诵《小般若经》中所说的陀罗尼咒:“达雅塔,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索哈...

    麦彭仁波切[著] 索达吉堪布[译讲]

    |释迦牟尼佛|释尊|修法仪轨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1414932712.html
  • 《正理門论》探微

    主体是如何反映、把握客体的,这在因明是“带相说; 另一方面,主体又是何以确知已把握对象,这在因明是“自证说。  带相说最初由经部提出,“他们认为心法生时必定变带所境界的表象,成为心法的相分,“...者名亲相分,亦名影像相),从而为自识的见分所缘虑( 即知与观)。  第二、所的相分,本身是“内色外现,仿佛是外境,其实仍在识内。  陈那在《集量论》中进一步指出,“境者,谓色等识者,谓显现彼。识者...

    姚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2138395.html
  • 试谈空有之诤的焦点所在

    证自证分是识体法持种也?答:若证自证分,即是义用说有也,故下能重果之中即假说有证自证分,故此中持种即不用证自证分也。(《唯识述记抄秘蕴》卷二十六)  初能变识在四分中只有“自证分才是受熏、持种的主体,窥基大师在解释《成唯识论》关于“种子依附识体的问题时,说得很明显:  第五、有漏种子依本识何分?即是四分分别门也。此“种虽依实异熟识体,即是依于“自体分也。亦非见分.见分一向前境故,是...

    巨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0541202.html
  • 神会及其禅学思想

    今言不同者,为秀禅师教人“凝心入定,住心看净,起心外照, 摄心内证 。此不同……从上已来,皆无有一人“凝心入定,住心 看净,起心外照,摄心内证……我六代大师一一皆言“单刀直入, 直了见性...中说神秀禅法之大略为:“其开法大略,则慧念以 息想,极力以摄心。其入也,品均凡圣;其到也,行无前后。趣定之前, 万尽闭,发慧之后一切皆如。[41]这是说开慧之前,要有“方便,要“息 想、“...

    亚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541991.html
  • 《中论》〈观时品〉初探

    “火了。“木能生“火,即“木是“火不能离果而存在,故“火已存在于“木中。要知道,实有论者说“有就是实有;说“无就是什么都没得。因此,若说因“过去而有“未来、现在,那“未来、现在即以“过去不离果,所以“未来、现在已存在于“过去。若一切都在“过去,那就无所谓“未来、现在二时。若“未来、现在已存在“过去中,“过去则不能成立。换言之,说现、未实有而因...

    释祖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245079.html
  • 《俱舍论·世间品》所记有关“缘起一词的词义对论(1)

    par hbyuvba yin no ∥今译此中, “缘起一词的词义为何?﹝就“缘起一词的  词构而言, 它是由“与“起二词形构而成的复合  词。 就中,“ (pratitya) 之一词...samutpada 一词,则有“现起  (pradur-bhava) 的意思。因此,﹝合而言之,﹞获致了  条件而生起,即是“缘起。  真谛本言“至行集生。 此句有何义?若合此句所显义,谓  “诸行法至因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5045280.html
  • “格义学的历史意义与现代意义

    有,名为世谛。缘散故即无,称第一义 谛。 会宗以会解释万有皆空(注9),虽然跟识含宗、幻化宗的主张稍有不同,但也不脱《老子》有从无出的旨意。显然“六家七宗说《般若经》,都是《老》... 即色宗,四心无宗,五识含宗,六幻化宗,七会宗。六家者 ,于七宗中除本无异宗也。’有人传云:‘此言不明。今应云 ,于七宗中除本无宗,名六家也。’按:本无宗、本无异宗 ...

    周庆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0945617.html
  • 《大毘婆沙論》佛陀論之探討(2)

    诸佛初成道时,在“尽智位的时候所修习而成之法门,对于其他的尊者或是圣者来说是没有的。唯佛一人可以独得“十力除诸惑习气;得“四无所畏说法无怖畏;得“三念住不生欢戚之心;得“大悲心一切有情,得明三...毗婆沙论》中所订立的条件之后就可以来讨论为何“菩萨的身相不同于天人的身形,并且“菩萨又生于人趣之中又受下品之法等诸多问题,因为“菩萨的身形应该是受上品人趣之法的人,所以关于这一点在《大毗婆沙论》里的...

    釋慈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2446011.html
  • 炳灵寺169窟无量寿佛龛所涉之义学与禅学

    法身无象,应物而形。般若无知,对而照。(注8)即双言“般若与“法身。 而阿弥陀佛龛主尊及二立佛的头光是化佛而背光则是天人。这代表了由“法身、“涅槃向前更推进一步的“净土思想,其中的...)。 “神晖是指“头光、“身光等。“神仪重晖则进一步言 此等光有多重。 二、是“诣齐真境,□以□(16,2)-(16,9) “真境即指“净土,亦即佛、众生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0646216.html